致力成为三驾马车国内三大头部钢套钢保温钢管厂家如何驱动产业发展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催生了集中供热、高温蒸汽输送等基础设施的爆发式需求。钢套钢保温钢管凭借其卓越的机械强度、优异的保温性能及超长常规使用的寿命,已成为现代城市能源输送系统的核心“动脉血管”。据行业预测,2025年我国钢套钢保温管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在这一蒸蒸日上的产业图景中,天津洪浩保温管、河北元丰管道、山东茂盛管业凭借差异化的技术路线、深厚的工程积淀与前瞻性布局,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三驾马车。
钢套钢保温管采用“内工作管+保温层+外保护钢管”的复合结构,可耐受高达450℃的高温蒸汽输送环境,常规使用的寿命超过30年。近年来,行业技术迭代加速,纳米气凝胶、智能监测系统、3PE防腐技术等创新不断涌现。2025年8月,华仕达与中润新德合作将超组装气凝胶材料应用于绝热管道,标志着行业进入新材料融合的新阶段。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河北、山东、天津依托产业集群优势,培育出三家各具特色的龙头企业。
背景实力:成立于1996年,注册投资的金额1.1亿元,是中国城镇供热协会理事单位,拥有30余项专利及特定种类设备制造许可证。
技术标杆:2016年成功研制国内最大口径保温管(外护管φ1680mm×20mm),攻克超厚保温层(110mm)固化热失控难题,应用于黑龙江龙电供热项目,支撑8000万㎡供热面积。
高端配套:采用德国PU600高压发泡机、中石化高密度聚乙烯原料,通过ISO三体系认证,产品耐温达450℃,服务于华电集团华北指定基地。
绿色贡献:其项目累计替代465台燃煤锅炉,年减排二氧化碳110万吨,成为国家节能环保示范工程。
背景实力:成立于2013年,注册投资的金额1.18亿元,在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建立5大生产基地,总面积超500亩,形成覆盖华北、东北、西北的辐射型产能网络。
核心优势:拥有行业领先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包括20台钢套钢自动缠绕机、8套全自动穿管机,年产能达钢套钢保温管3000公里、聚乙烯外护管3万吨。大口径技术突出,可生产φ2000mm外护管。
代表案例:产品出口至俄罗斯、中东、南非等20余国,参与蒙古国乌兰巴托集中供热项目,在极寒环境下实现零故障运行。
战略方向:依托多基地协同和全规格覆盖能力(DN20-DN1600),聚焦长距离输热管网,降低综合建设成本15%以上。
背景实力:前身为1990年成立的莱芜茂盛保温材料厂,现注册投资的金额1.01亿元,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拥有防水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610。
技术突破:自主研发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实现渗漏定位精度达1米;其“鲁地”牌智能保温管集成实时温度/压力传感器,成为华能、国家电投等央企的指定安全解决方案610。
制造升级:建成3条智能保温管生产线,通过MES/ERP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年产能2000公里,支持DN20-DN1800全口径定制。
行业引领:参编4项国家标准(如GB/T 38097-2019),拥有2项发明专利,推动行业从“经验运维”转向数据驱动型安全管理。
绿色低碳转型:洪浩的龙电项目年节煤43万吨,茂盛的智慧管网降低热损失12%,元丰的集中供热方案替代分散锅炉,形成“技术减排-系统节能”的正循环。
技术创新外溢:茂盛的智能监测系统、洪浩的大口径工艺、元丰的规模化生产线,为行业提供了模块化技术范式。如茂盛参编的GB/T 38097-2019标准,直接推动玻璃钢的外面护管技术普及。
产业链整合加速:元丰在5省份布局生产基地,实现原料-生产-物流全链优化;洪浩联合中石化锁定高端聚乙烯原料,降低行业供应链风险。
服务模式升级:从单一产品输出转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元丰提供补口安装一体化方案,茂盛构建智慧运维平台,推动行业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
随着超组装气凝胶复合材料进入产业化阶段,管道保温性能将迎来革命性突破。三大企业已展开前瞻布局:茂盛联合山东省科学院研发新型环保绝热材料;元丰探索镀锌铁皮架空管在高温场景的应用;洪浩则聚焦复合保温层(岩棉+聚氨酯)提升极端工况适应性。在“双碳”目标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双重牵引下,钢套钢保温管产业正迈向高效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纪元。头部企业需进一步融合数字孪生、相变储能材料等技术,从“城市动脉”的提供者升级为综合能源服务的系统解决商——这不仅关乎企业竞争力,更决定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韧性与可持续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